【榜样力量】芝加哥大学陈逸非干货分享会
分享者 陈逸非,芝加哥大学一年级在读。
大家好。我简短地讲一下标化和课外阅读,分享一下夏校和活动,以及对芝加哥大学文书的理解。
标化
Q:我老考32-33,怎么办?
A:如果不是每次被同一门显著拉后腿的话,你水平大概是够的,只不过心理压力大。少刷点题,考的时候假装自己已经考过一次满分了,随便考考。我就是这么考到35的。
Q:我该去哪上培训课?
A:我对一切ACT机构老师的水平都持怀疑态度。都不过是强迫你刷题。你要是自觉性比较强的话自己在家做题就行了。
Q:我阅读不好,怎么办?
A:阅读不是刷题能刷上来的。考前一周可以刷刷题,再之前就别做了。同样的时间去读书呗。
Q:那我读什么书?
A: Fitzgerald, Vonnegut, Salinger, Mark Twain算是我读过美国作家中比较好玩易懂的,可以用来稍微了解一下美国文化,读的时候要pay
attention to its themes。非美国的小说作家中我觉得Orwell的几乎所有书都值得一读,注意读Orwell每一本书的时候都要分析其内容和当时social/political
context的联系。另外自己可以去找一些思辨性比较强的社科类书籍。这就太多了;老一点有The Republic, 近一点有Freakonomics。功利的说,算是为考试/文书做一种思维训练吧。
Q:孩子感觉国外原版小说书跟中文书在思路上用词上有很大差别,读不进去,你是怎么深入读进去的?
A: 有这个感觉说明读的不够多,还有就是书不一定选的好,人文社科类尽量选当代的,不要一味追求名著。
课外活动
我并不推荐盲目去找一些看似高大上的义工/竞赛,毕竟真正或得一个大学能看得上的奖项非常难,所以判断自己改课外做什么的时候不要先问“这个活动的含金量怎么样”,应该先问“我是否真的喜欢这个活动,是否可以坚持做下去”。
“当我与别人提起我这个夏天做了什么时,是否可以把我的经验讲成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注意这个问题并不是我凭空编的。申请时活动主要通过文书体现,所以,如果你的活动都不能然自己感到自豪,并能当故事讲。其打动招生官的可能就很小了
夏校
我去了RSI Tsinghua。这个项目才开始2年,走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路线的同学可能会好奇它的含金量,是不是值得花时间和钱去申请。这里分享下我经验:同届RSI校友们大学申请结果非常好,虽然这并不担保夏校本身的含金量。研究的收获很大程度取决你分到什么样的导师。我认识的RSI校友中只有少部分在导师的支持下完成了自己的研究,但多数人只是在导师的的实验室帮忙,并从导师研究中汲取数据来完成一篇论文,而这篇论文基本没有在专业周刊发表的可能。所以我认为这个项目最大的收获是为大学申请文书提供材料和灵感。
以我为例:我研究课题MicrometerParticle Movement in Low Velocity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说白了就是帮助导师进行风洞实验,再自己学习已有的方法编Matlab分析导师的风洞数据。并无太大原创性或发表可能(你做的再好,毕竟数据是导师的)。但我在RSI的经历帮我发现了一些空气动力学这个领域的难题,并在研究神经网络的同学的启发下想出了可能解决方案。由此我轻松写出了所有Whatproblem do you want to solve一类文章,并能保证其独特性。而这方面材料充足的同学就不一定需要花时间和钱申RSITsinghua,即使有很好的研究想法,申请上后也不一定有导师/实验室来帮你研究。
RSI有5篇文书,其中不乏和你之前研究经历相关的,RSI通过你的文书会大致给你分配研究方向,注意“之前的研究”不一定非得是什么高大上的研究。完全可以是自己在学校花几个月的课余时间研究的某个课题,想申请的同学我有2个建议:1.toefl要上110,这是他们的选择标准之一,2.编程比较强的同学,适当地学习一下neuralnetworks。neuralnetwork是RSITsinghua比较popular的研究方向,以这个申请会比较占优。数学结构可以用matlab来学,高级功能请用python的tensorflow。
文书
芝加哥大学有篇臭名昭著的extended essay,其题目是accepted student被录取的学生出的,每年题目都很古怪。这篇文章的重要性比PS还高。
申uchicago=要写好这篇=要有对2门或以上的学科有执着的热爱。
这篇文章并没有要求要写得与学术相关,但我认识的uchicago被录的小伙伴无一例外的写的结合了不止一门的学术知识。
每年uchicago会让acceptedstudent给出extendedessay prompt,而大学会从里面挑6个,其中奇葩的比比皆是,如“一种龙虾有16种光的颜色受体,而我们人类只有3个,请问这种龙虾能看见什么是我们看不见的”。这篇文章并没有要求要写得与学术相关,但我认识的uchicago被录的小伙伴无一例外的写的结合了不止一门的学术知识,而我高中3个写了单纯个人经历的同学都被defer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