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超专栏】美国申请 十话十说 之 第一话 自我认知

美国申请 十话十说 之 第一话 自我认知


【我适合什么样的大学环境?

我想从美国大学获得什么?

我的学习能力如何?

我喜欢独立思考?还是团队合作?

……】


申请大学是你人生中一个新篇章的开始,在做出正确的选择前,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进行一个真实而客观的自我评估。记住,这个自我评估并不是你在夏令营或是在别的课外活动中发生的一些令人难忘的故事,这也不是一次简单的网上性格或星座测试,请不要把关系到你未来发展的大事当成儿戏。这是一个需要你认真考虑自己在生活和实践操作中掌握的技能、兴趣爱好以及自我价值的过程。


通过自我评估真正地了解一个真实的自己,倾听发自内心的声音,才会有那种独一无二的、感人至深的力量去打动每一个读者,哪怕他是某名校“冷酷”、“面无表情”的招生主任。


如果你没有将足够的时间、努力和真诚投入到这个过程中,最终你会发现诸多不满意和乏味的地方。在这个章节中,我会给出一套能够挖掘出内在自我方法的建议。如果能很好地运用这套方法,你所学到和得到的东西会使你受益一生。


在智梦的这套方法中,自我评估大致细分成四大点:

a) 学术能力

b) 目标和价值

c) 活动和爱好

d) 个性及与他人的关系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从头到尾来分析一遍这些特点,并且提供一系列的指导方针来完成一个目标明确,条理清晰的自我评估。

Ø 学术能力

无疑,对于一个未来的申请者来说,了解并且接受自我学术能力是最基础的。我用“接受”这个词的原因是我们团队经常会遇到一些对我们鼓吹或者夸大他们的学习水平(包括高中成绩,英文能力,理科能力)和考试成绩的学生,这种“包装”或者说是“过分自信”无疑将我们双方都放在了一个很尴尬的境地。这就跟明明你是去医院看病却不告诉医生你的真实症状一样的荒唐。那么医生自然不能给你进行一个有效的检查,这样会导致你得到一个错误的治疗方案。这可能在有些读者的眼里显得难以置信,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就会惊奇地发现,你的许多同学没有办法坦白地承认自己的实际学习能力。


开始一个申请并没有别的捷径可以走。如果对自己都不能坦白,那么你百分之百没有办法做出正确的选择,申请成功的几率即使不是零也会大打折扣。如果到目前为止你还没有认清自己的学术能力的话,又该如何进行大学申请流程呢?因此,你需要问自己很困难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回答,不管他们有多难或者多么让人难以接受。


关于学习能力方面的问题并不仅仅是你所就读的高中整体实力,更有以下几点:

1.SAT或者ACT成绩

2.班级中的排名

3.托福或者雅思成绩

4.高中课程的难易程度(主要是针对那些在A Level或者IB 学校就读的学生)

5.英语水平和对英语的兴趣

6.理科水平


    在智梦,我们一直在强调这个自我评价过程的重要性。为了能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自己的大学,学生的学术能力必须和那些大学的标准相吻合。当然,招生官想要考察的不仅仅是单单一个分数或者一个排名,他们在试图找出这些“数字”背后学生的真实情况。所谓的这些“数字”只是第一道关卡。如同在田径赛中,通过选拔赛并不意味着比赛的胜利。在此之后,学生就需要去理解“半决赛”、“决赛”竞争的关键是什么了。一般来说,在学术能力过关的申请者中,只有20%的学生最终会被录取。而这就需要学生去努力提高“数字”以外的能力了。

Ø 你的学术兴趣在哪?

申请的学生必须花一点时间了解他(她)自己的学术兴趣。这就是学术自我评估的第二个部分。不同的大学拥有了在各个学术领域不同的特长和价值观,比如乔治城大学因为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首都华盛顿),所以非常擅长和热衷于培养未来的国际关系政策专家,反之麻省理工大学或者是伊利诺伊香槟分校就是以培养下一代优秀的工程师为己任。这其中的必然结果是,学校会根据自己的学术专长和培养目标去寻找适合的申请者;招生委员会的艰巨任务也就在于要准确地透过申请材料,找到这些人。反过来说,如果学生特别适合这些学校的要求,学生就要有能力向招生委员会证明这一点。比如你说你非常擅长物理,并且有很强的动手能力,那么你就要能够在申请中很有说服力地展现你作为一个“下一代航天飞机工程师”的潜力。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相信顶尖的工科名校就已经在向你招手了。


但是,在过去几年我帮助过的上百名智梦学生的情况来看,同学们可能是因为中国国内高中繁重的课业压力,貌似从来没有时间真正地认真思考过“学术兴趣”这个看起来很无关紧要的问题。有一次,一位来自上海的学生和我说:“我对什么科目感兴趣并不重要,因为哪怕我很讨厌化学我也必须学化学,我很喜欢历史,但历史考试也就只占期末排名考的一小部分而已。”他的回答使我非常惊讶,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我想,这或许是因为中国教育鼓励培养“全才”而不是“专才”的缘故吧(因为同学们最看重的高考,是以总分算的,所以一个数学满分天才+语文不及格的偏科怪才是“不如”语文数学平衡的“文理全才”的)。


而现在,当你开始面对美国大学的申请时,你就需要理解并且认同美国大学对于“学术热情和专长”的看重了。想想爱因斯坦吧,想想比尔盖茨吧,前者的英文文学是曾经不及格的,而后者在哈佛的数学考试成绩也并不是很优秀。所以,请你认真回答并思考以下这些问题:

1.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课程是什么?

2.当你要开始独立学习的时候你应该选择学什么?

3.你们学校的教育水平能不能体现出你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

-如果能,为什么?

-如果不能,为什么?

4.你在高中所上的课能不能对你的大学学习有所帮助?

5.你是一个在竞争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学习的人吗?

6.你能不能很好的进行团队合作?你能不能在学术上也能够进行团队合作?

7.你对你的SAT分数满意吗?它们能不能真实体现你的学术能力?

8.你对你目前的学术造诣是不是满意?


尽管以上几个问题并不是很详尽,但是他们能在你开始申请之初为你提供一个大致的框架。你最终选择的学校会考虑你是怎么样的一个学生。这非常重要,因为你不单单是看着美国新闻排名(U.S NEWS)来选择你的学校。


大学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排名。作为人生的一个阶段,这是一个学习和自我发现的过程,你需要确保你所选择的这个环境会帮助你完成这阶段的任务。作为一个学习的地方,它主要是由一个个独一无二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共同组成了一段美好的经历,如果你好好享受并且能出人头地的话,你就是这段经历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就如同你代表的不仅仅是名次一样,大学或者学院所表现出的特性并不只局限于他们的名次或者说是排名上。记住,高的排名并不能确保高质量的学习。你必须在追求高名次学校的同时记住这一点,千万不要忘记了在获取知识的背后其它隐藏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