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新生,如何利用身边的资源,少走弯路
大家对于美国大学里的3S Triangle (Study, Sleep & Social Life;学业,睡眠&社交之谜) 一定不陌生。不少人肯定都听过对于这3S的评价,"大学生们时间有限,要做好其中的两样就得牺牲第三样",以及一些相对极端的 "为了维持好成绩及社交圈,学生平均睡眠几小时" 的例子。可能已经有不少"准大一"们在默默地忐忑着,思考着应对策略。
事实上,作为过来人,笔者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这3S并不是什么三头六臂的妖魔鬼怪完全不可攻克。相反,它只是一个普通的大Boss,只要装备充分,做好准备,找到一个维持3S Triangle的平衡点,就可以拿下!
美国大学生活,对于中国留学生很大的挑战在于,突然间没有了父母老师的 “高压” 监督与安排,突然间多了很多好玩有趣的活动,突然间作业都不需要第二天提交的 "放羊式" 学习模式。看似多了很多自由的时间,但实际上需要做的事情却比以前国内高中单单的学习+社团多了很多(比如看似不起眼的laundry,grocery shopping和各种bill要花比想象中多很多时间处理;更别提在异国他乡可能会遇到culture shock等情绪变化) 。因此,如何能够在大学里尽可能地提高效率,平衡3S就变得及其重要。
美国大学里有很多资源。同学们需要记住的Survival Tip就是勇于表达自己的需求,尽可能地利用身边的资源解决问题,但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技巧:
一,教授的Office Hour 。教授每周会有固定的办公时间,同学们通过预约,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和教授探讨学术问题。对于不同类型的教授,同学们也要使用不同的交流方式。Office Hour时间有限,同学们在选择和教授请教的问题时,要有重点和主次。
二,Dean/ College Advisor大学辅导员。在大家刚进入大学时,纠结上什么课的时候,别忘记大学会有Dean/ College Advisor(每个学校可能称呼会不一样) 这样一个教职工,起着类似于班主任的角色。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确保学生们能顺利完成学业。因此,每学期选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可以和这位教职工商量课程安排,也可以和他商量未来的专业规划,提前毕业应如何规划等等。通常,这个角色的教职工已经在学校工作多年,对于大学中每个系的老师教授都非常熟悉。有时某个教授会突然打算离开学校一、两年做研究,而在官网上不一定会公布消息,但是Dean会了解到这个消息,所以和Dean/ College Advisor 咨询学习学业规划,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Librarian 图书管理员。写论文时可以找到哪些有用资源?写论文的时候,同学们最很容易遗忘的就是图书管理员这个很有用的教职工!很多时候同学们在数据库里找资料会无头绪或者找不到合适的资料,这个时候可以请教图书管理员。基本上图书管理员(中文字面上似乎是管理图书的人,但实际上在美国大学他们都是博士学位)对于找资料非常有研究。他们平时是管理图书馆数据库、电子文献等,对学校文字类资源很清楚。所以写论文找不到资料的时候可以去请教他们。很多同学可能不知道有这样的资源,因为同学们到了大学中,通常看到图书管理员很空闲得坐在那儿等待学生来咨询。
四,Writing Center写作中心。另外一个和写论文相关的资源是 Writing Center。写作中心的工作人员里面既有高年级学生,也有教授。他们可以帮学生整理思路,让文章显得更有逻辑性,也有人专门帮助国际学生修改语法。
五,TA助教和Study Partner学习辅导员,来自大学学生的帮助。TA
(Teaching Assistant)助教,是上过这堂课并拿到优异成绩的学长学姐,他们就是教授的小助手,有什么课业问题可以请教他们。
很多学校都会有 Study Partner一对一的学习辅导员,一般会和学生一周见一次,同学们有任何不懂的问题就请教他们。Study Partner这项服务一般只对大一大二的学生开放。
另外,课堂里的小伙伴或者学长学姐也是很好的学习伙伴。很多时候中国留学生会害羞或者觉得有些问题不好意思问,这是一个很不利于学习的习惯。我建议同学们要大胆地在课堂上发言,也要和同学探讨,因为问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更别说还可能带来意外惊喜(给教授留下好的印象,认识到新朋友等)。
六,学术讲座。学校里会举办多次讲座,邀请校内外教授和学者演讲或发言。这些学术讲座是一个开阔视野,打开新世界的机会。我身边有很多同学,因为一个教授精彩的讲座就决定了专业。很多时候同学们对一个专业并不是很了解,印象很模糊。教授或学者讲解自己的研究,会激发同学们的热情,让同学们对某个专业有更深的认识。
除了学校资源,还有很多辅助的app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美国大学生活提高效率。
Google Calendar 日程神器

Remember the Milk 备忘录神器

Evernote 笔记神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