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梦分享】辛酸与快乐:留学美国的故事

(本文转自豆瓣网)
昨晚躺在床上,想着自己各种不一样的过去,想敲下这些文字,告诉自己,要一直做最美的自己。
到现在还很感激李开复的那本《世界因你不同》,正是因为高三看了这本书,这辈子第一次那么毅然决然,扛起许多压力说服了全家的不同意,也没有被老师的劝说打垮,来到了美国。每一次回想那一个月,已经记不清我每天承受多少压力,多少次以泪洗面地弹着琴,只觉得那时的我年少轻狂,多么铤而走险的一个决定,天知道那时候我是怎么想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如果换作现在的我,必定犹豫几周,甚至几个月。
来到美国之后,读着一个一般但工科还算不赖的学校,回想着大一的生活我记得最多的是压力。我每天都给自己好多压力,算着每一节quiz的每一分,想着如何转学如何做到最好,每天吃饭都看着四年的课程计划做“精打细算”。大一过得很快,在累到麻木和压抑到麻木中度过。我很少和中国人一起做作业一起玩,我怕自己会被他们安于现状的想法感染。那时的我不怕寂寞特别骄傲,经常图书馆一呆就是一天,除了学习看各个学校的招生网,不在乎吃的喝的作息时间,常常一大包薯片一桶冰淇淋一个下午看着书就不知不觉没了,每天也是不到两三点不睡觉,早上还早起去上课。后果就是体重长了快20磅,皮肤变差,面色暗沉。
大一的暑假是学校唯一的暑假,别人都回家了,我却花了一半时间去康村学习。去了才知道人还是要量力而为,包括几个康村的朋友之后都打电话给我说那里的生活太累太苦了,每天做的事都是由于peer pressure造成的。这样何尝不好,熬过这四年你们都是精英了,但是每个人追求和生活态度还是不一样的,我经常安慰她们也经常反省自己。如果换作现在的我,我估计选择回国,度过我那时仅有的暑假,陪陪我的家人,去公司实习一下,去短途旅游,多看些书听一些音乐会,做做义工。
其实大一是很累很压抑的,但是至少也是快乐和单纯的。我还记得那时经常和同一楼层的外国朋友们一起奋斗作业都深夜。大一结束要搬出宿舍的时候,我哭着和玩的要好的外国朋友说:I don't have family here, but you are my family,我特别怀念我每次回宿舍晚了看到我的印度室友帮我留灯,每次我去朋友那睡觉回宿舍就看到写字台上贴了几张“i miss u”的便签,就觉得特别sweet,每次考试前起不来美国朋友就用她硕大的身材压在我身上压醒我,一起做机器人让它传小纸条的深夜,还有她们教我生物帮我改文章我帮她们数理化的日子。
现在的我,虽然不想再回到那个压力很大的一年,为了学习放弃一切的一年,但是我又很怀念那时我和她们之间的生活。之后搬出了宿舍大家各奔东西,只来往过几次,平时学业很忙周末也不了了之。印度室友人特别好,每次回美国飞机落地一换卡收到第一条短信就是她的,她们有活动就text我让我去,大二的时候我的房子被水淹了她打电话给我让我去她那过几晚,前几天她在fb邀请我们一起去club过她的生日,我当然还是不去的。
我觉得我们的距离从大一过后渐渐远了,我很少主动联系她们,除了学习之外也很少有话题可以聊了。想着想着还是觉得自己太天真了,我的确很适应这里的一切,人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但是我知道我不能融入这个国家。来美国之后我一次也没过万圣节,不切南瓜不去鬼屋,我也不喜欢像美国人一样喝酒,不喜欢去club,价值观人生观爱情观也和她们不一样,不能说我和她们不能做好朋友,只能说我和她们不能做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我到底还是中国人,我还是恋家的。
大二开始后我发现生活一下子变了,我不再看见很多朋友,大家分散在城市不同角落,我也进入了学习倦怠期。人生总有一些疯狂的时候,那时的我可以在工作日说走就走,打辆车去唐人街随便找家KTV喝到吐躲在桌子地下大哭,也会和一大群人豪爽的大口拼酒聒噪到凌晨,还会在纽约的法拉盛喝得烂醉,然后跑去曼哈顿凌晨一个人在大街上瞎晃。现在想都很后怕,那时的自己是多不怕遇上变态大叔,然后“被GPA4.0“。
那段时候的疯狂过后,我再也没有那样喝过酒,其实我很讨厌酒的味道,只是精神恍惚没有压力的感觉让我觉得很放松。入冬后,我看着原本很高的GPA就在一学期后拉低了很多很心痛,于是开始人生最痛苦的三个月,我修满了学分,打了两份工,参加了一个学生组织,同时还在申请转学,不到图书馆两点关门决不回家,every single day。每天拖着疲惫到临界点的身子恶性循环着这个overload的生活,晚上回家蹑手蹑脚的去洗澡,到现在还记得每天热水一冲到我冰凉的身体上时我的眼泪哗地一下全涌出来,我想妈妈我想家,我哭着说好累,每天只有洗澡的时候可以发泄我所有的真实情绪,因为我要笑着工作,要精力充沛地去做group work,要清醒地写申请材料,我已记不得有多苦。
我挺感谢那样疯狂和痛苦的半年,好像尝到了人生大喜大悲,自那之后再也不会那样糟蹋自己的健康,皮肤,还有精神状态。好在因为种种原因,我也有渐渐看懂了很多,转学成功我就去更好的学校进修,不成功我在这里有实习也有很多机会,但是不管怎样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就像我妈一直说健康是1,名声地位爱情等等都是后面的0,1可以变成10,100,1000,但是如果没有健康,后面再多的0到头来还是0。之后我减少了每学期的学分,做最安静的自己。大二总是最痛苦的一年,美国人总叫它“suffer more”,所以之后的半年自然也是很辛苦的,但是因为有过了苦,便觉得之后的苦都是甜,就算在图书馆做project做到关门去旁边的小店再继续做不抱怨。
现在的我,已经开始大三一段时间了,和两个中国室友生活在一起每天都很温暖很安定,就算大多数时间不是上课就是宅在家,我也觉得很满足很幸福。我不喜欢吃荤之前也不会烧荤菜,但现在大家谁有空就烧饭,我也渐渐学会烧鱼烧肉。学分依旧不多,有一份稳定做mentor的工钱可以买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周末画画弹琴看书学车,平时没有夜课作业也做得完就去运动,作息很健康吃得很养生。这样的生活很平淡,也很幸福。我也紧张着马上开始的实习面试,也担心毕业之后的读研或是工作,我也知道“人生能有几回博”的道理,可是我依旧不想给自己太大压力,我想,一切都顺其自然吧,该努力的时候努力,该平淡的时候平淡,如果有朝一日我有能力真正的回报社会,我再开始“世界因你而不同”吧,不然,做一个幸福的小市民,也是很快乐很满足的。
我想,比起之前说我要留在美国工作几年再回去,现在的我,觉得在美国留学的时间是一段人生经历,花的是钱,回报最大的不是工作的钱,而是这些年看到的学到的懂得的,更宽的眼界更多的文化更多的思想,比起能挣回学费,家人对我更重要。
如果不是在国外的这两年,我不会成长如此快,也不会转变如此快,感谢所有疯狂的我,认真的我,痛苦的我,孤独的我,坚强的我,我不会记得有多苦多难受,我只记得人生总要勇敢地疯狂几次。没有高三那年的疯狂和苦,我现在不会在美国经历这么多,没有康村的学习生活,我不会清楚知道什么对自己更重要,没有第一年的压力,我不会那么有毅力,没有大二开始三个月的靡烂生活,我不会甘于也不会珍惜平淡的生活,没有那年冬天的苦和累,我不会那么坚强也不会懂得珍惜自己的身体。很多时候往事一幕幕,看着镜子里现在的自己,安静如我平淡如我,我脑子里闪过了club里喝吐了倒在地上的自己,拿了A - 就辗转反侧睡不着的我,只穿了一件毛衣在0度的曼哈顿夜晚晃荡的烂醉的我,两点后从图书馆出来疲惫又孤独的我,被住房问题和leasing office快整疯又不敢告诉家人的我,这些都是我,珍贵的我。
谁也不知道几年之后会发生什么,我也许会一改钟爱古典穿着朴素的风格,在北京一个摇滚乐队里穿着一身铆钉当伴奏,也许我会放下我骨子里的安静,去学Flamenco,也许我会三百六十度大转行去瑞士读酒店管理。我知道越长大,人的胆子越小,我怕我没有了当年所有的勇气,去做“疯狂”的事,但是我想让自己知道,“Lead your life”,“跟着心走”,这依旧在李开复的书里提到的,影响我做了人生最重要决定的信念,如果可以,希望我一辈子都能这样想,我想做最美的自己。 (编辑/覃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