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今年八岁,喜爱动物、植物、户外、做菜、科学、手工、下围棋、打拳、骑车……爱好有点多。学习谈不上多好,但是也不吃力。
他总是一边吃饭还一边和我们探讨各种问题。问题从天到地,包罗万象。因为时间有限,比如要上学了,妈妈经常会催他,可是他还是要问个究竟。
讲好了要先完成作业再玩儿,可是有时候写作业磨磨蹭蹭,分明有老大不愿意的感觉,你要是问他,他会特别诚实的说“我想现在就玩儿”。
前一阵子,早晨起床,经常半天不见从屋里出来。过去一看,原来在仔细端详他养的蛙或植物。一发现大人来了,他就迅速冲到卫生间洗漱去了。他也知道早晨时间不多,可就是忍不住要看看自己那些宝贝。每次我都是提醒他要抓紧时间,而不会责怪他分心。一个小孩子哪能要求他那么能自律呢?最起码他爹没那么强的自律能力,也没资格要求儿子。
他还是个maker,总是热衷于做各种手工。前两个月用纸做了一堆武器,大砍刀,扎枪,双节棍(这个敲头还挺疼的,纸缠得很结实)等等。经常到晚上快睡觉了,还不识时务提要求要再做个什么东西。弄的担心他身体的妈妈忍不住要采取强制措施。今天还在催我下单买竹筒,要做三把竹筒枪(有滋水的,有用压缩气体打纸弹的,还有竹弹簧弹发射弹丸的)。
他背书的时候也不老实,经常自创古怪唱腔,唱着背。据说古人也是这么读书的?反正检查背诵效果,也还不错。
以上种种,在我眼里,就是一个热爱生活、活泼好动且充满好奇心的标准普通小朋友。经常会有人说他“多像个孩子”,有的可能语带惋惜,有的却是带着赞赏,想必很多孩子都有类似的表现。
我对他的状态还是满意的,虽然还有很多改进的余地。(虽然自认为看法客观,但是也很可能没脱开“莫知其子之恶”的束缚。我只能说我尽力不过于自我欣赏了。)
我和太太都认为,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不仅为了“将来”更好的生活,也为了“现在”更好的生活。很多方面的教育都可以有立杆见影的效果,比如:学做菜,他经常会主动要求炒个菜什么的,而且以“比爸爸会做菜”自居(我只会做西红柿炒鸡蛋);学数学,去超市或者菜市场都能派得上用场;学认字,学完就能看书……
好像目前比较主流的社会意识中,教育是为了将来谋出路的。换一个说法就是:没有好的“教育(学历)”,将来就会这样那样,不是万劫不复,也是一片黑暗的意思。这样的“教育”,驱动力是来自危机感的,只是为了躲避“灾难”。很少听到有人说“受教育是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或者说“受教育是为了展现人作为人所应该能展现的一切”。
仅仅面向“未来“的教育,既毁坏孩子的生活,也毁坏父母的生活。学不会生活的孩子,将来会幸福么?即便有了很好的“教育背景”,这样的人生也至少缺点什么吧。
你说呢?
原文转自“BIBA”,作者:“核动力吹风机”,原文标题:“不能以教育之名毁了生活”。
【智梦简介】
智梦是一家专注美国本科留学的教育咨询机构。
我们的使命:
“智梦教育团队深知留学申请关系到学生及其家长的前途和未来,我们将竭尽所能帮助每一位智梦学员发掘其潜在的特质,以开放透明的申请方式,让他们能不留遗憾的争取到自己的理想学校。与此同时,培养他们成为诚实守信、独立思考、德才兼备的国际化人才。”
我们的愿景:
“智梦教育将成为一所发掘学术兴趣,培养学术能力,塑造具有公民意识的新时代留学生的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