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梦学员--- 中兴证券 暑期实习第一周:I-banking 的初次亲密接触
智梦学员--- 中兴证券 暑期实习第一周:I-banking 的初次亲密接触
本周,怀揣着新奇,兴奋的心情,我来到了这里,开始了大一暑期的实习。因为这儿也算是国内顶尖的的几大券商之一吧(其实就是投资银行,后文详细解释下),小小的我,自然是怀着无比敬仰和好奇的心态,踏入它的大门的。
公司因为人员也不算太多吧,就在陆家嘴那儿的 China Fortune Tower 租了三层吧。因为我住在一租的小屋子里(比较简陋,容得下一张床,一写字台,一橱柜而已),所以一早就穿着正装,骑着自行车一路赶来。这写字楼很漂亮,造型线代,约 35 层高,出入其中的都是所谓的白领人士们,个个衬衫西裤,神情严肃。我不禁感叹,这职场确实和我那儿可穿着拖鞋去上课的 SWAT 大有区别啊。
来到公司,我就在一 VP 的带领下,直接来到了分配给我的座位安营扎寨下来。办公室采用敞开式的格局,就是没有独立的办公室,都是每个人一个间,而且人人平等,不搞特殊。后来知道,我旁边坐的是一个 Senior Associate ,而后面坐的就是那 VP 咯。
说实话,称我为实习生还真不如说成是学习生,因为我才大一,而这里的正式员工很多都是研究生毕业的(我们组的一位前辈毕业于 Oxford ,另一位是复旦金融硕士),所以我根本就没法直接投入到实战的工作上去,毕竟学的还太少吧。 VP 也很照顾我,就给我发了一些材料,大约 500 多页的内部的分析报告,有关于债券市场的专题研究,有关于宏观经济的分析等,然后也给了我两份公司作为承销商帮企业上市 IPO ,或者再融资的企划书。这些材料就伴随了我过去的整整一周,我的工作主要就是阅读,学习这些材料了。一周下来,也算有所收获吧。
另外,我周围的这些前辈们,各个都非常的和蔼可亲,每天吃中饭都会不嫌弃的叫上我这个小弟一块儿。通过和他们交流,我也大概了解了这些所谓的大陆 I-Banker 的生活经历吧。其中一位十年前出国,美国读的私立高中,后来在 Oxford 读完了剩下的本科和经济学硕士。之后去了 UBS ,在香港和上海,大约呆了 3 年。一年前,跳槽到了公司。关于他为何从一顶尖的外资投行来到这里,那就不得而知了。他和我说,在 UBS ,是全英文工作的,哪怕是在上海,然后工作加班到凌晨时很正常的。还说现在在这儿,工作强度也挺高的,但是还是感觉到了外资和中资企业的文化差异,比如我们这儿更加论资排辈些。(这也算是中国企业的传统吧)
现在,我也终于明白了中国没有“投资银行”这个称呼的原因。像 GS , MS ,他们就是 I-BANK, 区分别于依靠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来赚取利息差的商业银行。而在中国,如工商银行等银行就是单指商业银行,而证劵公司,或者说是券商,就是所谓的投行,只是称呼不同而已罢了。当然只有那些实力雄厚的券商,才能开展投行的业务,才能被称为真正的本土的投行。而在投行里,也分不同部门,比如 IBD ,投资银行业务部,就是我呆的地儿,主要帮助企业融资,上市做 IPO 等,比如 sales & trading ,主要从事债券的买卖和销售,又比如 merger & acquisition ,是做企业并购这块的,现在也多了像 Asset Securization 那样做金融衍生品的(这个就是次级债贷款的发源地:( …… 然后,这些部门的成员因为大都在同一个楼层,又是也会看到他们正在工作的场景,一天开几个会是常有的,和客户打很多电话进行沟通也是在正常不过了。
早上九点到晚上七点,中午除了吃饭,其他时间基本都在那儿干活(我阅读材料,他们真正在“战斗”),当然,偶尔也会去边上休息室喝杯雀巢咖啡,吃点可颂坊,或者早安巴黎的甜点。(公司免费提供的~~)
一周转眼过去,天天回来后就倒头大睡一觉先,毕竟强度还是挺大的。有两天,我七点回家时,公司里都至少还有百分之七十的人没走,感觉他们是不到凌晨不回家的了。这些分析报告的阅读,和这些真正 banker 的交流,使我对这个神秘的行业有了更多的认识的切身的体验,收获不可谓不丰厚也。
我会坚持每周写一周记,也算是和大家分享我在投行的小跟班,小学徒的经验吧,毕竟这个行业比较高端,很神秘,很多人都有兴趣了解可是苦于信息不多而已。
明儿继续前行,下周要开始去参加专门的 Bloomberg 的培训,并且希望能学习一些行业研究的门道吧。
The story of a paranoid is already on the way.
智梦2012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