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学员 陈YF

就读高中:美高

所在城市:南京

录取大学:芝加哥大学ED

分享下自己的申请经验,希望能对准备申请的人有些帮助:

 

标化:

我考ACT。16年6月33,9月34,10月35。好玩的是33那次考前刷了1个月题,急于一次解决;34那次考前觉得反正33也不错,于是只刷了4套题。35那次我考前觉得34足够了,就没啥压力,没复习。相信第一次考32-33分的同学不少。我唯一能告诉大家的就是:我相信你水平够了;没考更高或许只是因为而是压力大了点。相信标化一两分的差距并不影响你的申请结果,考前放松心态继续日常课业也许会比继续刷题更有帮助。

 

英文书籍:

除非自己有兴趣,否则别盲目求多或追求所谓名著。SAT 阅读我不知道,至少就ACT 阅读(阅读我得了 36分,请相信我)而言,读当代作家的人文社科类书籍比读一两个世纪前的名著更有帮助。这类书也读的更爽,更容易有收获。

 

课外活动:

这是我最想与大家分享经验的方面。我不推崇去搞一些高大上的竞赛或义工,自己也没搞。

找到自己真正能够投入其中的活动重要的多。我在美国上高中,刚到时发现身边同学大多不热衷科学类活动。于是我开始想How to show others tha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re cool? 11年级的时候我有了一个灵感。于是在实验室里倒腾了2个月,找到了以各种旧材料,$0.18/个,量产一种拇指大小迷你火箭引擎的方法,还造了个配套的自动火箭筒。之后3个月我实验了各种提高火箭气动可控性的方法。或得足够经验后,我在学校办了个火箭打靶比赛,把未加工的引擎$1/个卖给同学,再以group workshop形式帮助他们造出自己独特的火箭用于参赛。由此打靶比赛的赢家也就是火箭设计最成功的同学。那五个月我基本没有1点半前睡过,但因为做自己喜欢的事,过的非常充实,也积累了很多燃料化学及空气气力动学的研究经历,后来用于夏校和大学文书写作。如果那五个月我只是把课外时间用于准备AMC/做义工的话,绝无可能投入相同的精力或收获等价的经验。


我真心推荐同学们高中时放手做件能够让自己忘记时间的事。不用担心这件事是否“深入”,是否“独特”,是否“对申请有帮助”。放手做,一旦用心不可能不满足这些条件。我一开始把整个比赛设计的毫无深度可言,并且只是在实验室瞎捣鼓,而没有深入研究火箭设计。但我的兴趣让着我不停地想要完善自己的火箭设计和活动组织,由此慢慢深入做下去的。

 

夏校:

我去了RSI Tsinghua。这玩意才开始2年,走STEM路线的同学可能会好奇它的含金量,是不是值得花时间和钱去申请。这里分享下我经验:同届RSI校友们大学申请结果非常好,虽然这并不担保夏校本身的含金量。研究的收获很大程度取决你分到什么样的导师。我认识的RSI校友中只有少部分在导师的支持下完成了自己的研究,但多数人只是在导师的的实验室帮忙,并从导师研究中汲取数据来完成一篇论文,而这篇论文基本没有在专业周刊发表的可能。所以我认为这个项目最大的收获是为大学申请文书提供材料和灵感。以我为例:我研究课题Micrometer Particle Movement in Low Velocity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说白了就是帮助导师进行风洞实验,再自己学习已有的方法编Matlab分析导师的风洞数据。并无太大原创性或发表可能(你做的再好,毕竟数据是导师的)。但我在RSI的经历帮我发现了一些空气动力学这个领域的难题,并在研究神经网络的同学的启发下想出了可能解决方案。由此我轻松写出了所有What problem do you want to solve一类文章,并能保证其独特性。而这方面材料充足的同学就不一定需要花时间和钱申RSI Tsinghua,即使有很好的研究想法,申请上后也不一定有导师/实验室来帮你研究。

 

最后,对想冲除了芝加哥大学外的排名前10大学的同学:

你们可能也听说过很多大神被这类学校被拒掉消息。作为一个美高学生我真的很想说:这真的不是我们中国学生不行。以我们高中而言,往年每届都有5个左右外国同学被这类学校录。一部分人被录完全不出意料,却总有一些落入一个刻板形象:GPA好,但不拔尖;活动多,但没有诚意;自认为leader,于是浮躁不好好干活。我就每年打抱不平:我觉得的国内的***比这个美国同学实力强,为什么就被同一所学校拒了呢?后来一个和我关系很好的老师和普林斯顿大学的招生官聊天后告诉我“he explicitly said Princeton is trying to curb th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every year to reserve space for native students.” 普林斯顿每年本来就只招4个左右中国学生,还要限制国际生数量,呵呵。试问各位同学:你们真的想为一个校名,去冲这种不想要你的学校吗?相反,芝加哥大学虽然录取率和麻省理工持平,但招的中国学生比同级学校多得多。Maybe just ED here. UChicago Welcomes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