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学员 ZY

就读高中:杭外剑桥

所在城市:杭州

录取大学: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ED

申请感言:

回顾这一年挺折腾的这里忙那里忙,这里折腾那里折腾,搞砸了很多事情,不过也收获不少。

夏校前:

今年1月份的某一天,一月份SAT的结果刚出来,弄的我心情很差。在那段时间里,我因为某个学长的影响开始看《西方哲学史》,但是我好像看到圣奥古斯丁就看不下去了,这些形而上的东西并没有像带给那位学长一样给我带来那么多intellectual stimulation(也许我就是一个俗人哈哈哈)。但是我发现很多哲学家都喜欢把一些形而上的东西转移到现世的政治中,比如说亚里士多德对自然法的论述到他对奴隶制的辩护。我发现每当看到这些和政治有关的东西我就眼睛一亮(虽然基本上都是似懂非懂的样子)。然后我就想起了当时死磕美国史的经历,我对1000多页的American Pageant 如痴如醉,看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美国史基中政治史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读历史总能让我陷入其中的思考,尤其是当时美国某段时期的社会问题思考,我总是无法自拔。然后问题就来了,我要不要考虑学政治科学了呢?

当时已经和几家机构谈过,但都没啥感觉……接着呢我第一次接触了智梦。当时海超还在Swarthmore,米国刮着暴风雪,海超说他带着变成雪人的危险跟我进行远程通话,令我十分感动。

虽然海超的激情感染了我,但是我对那次对话的发挥并不是很满意(可能是当时SAT首战失利的原因吧,心情不好)。海超说:“听说你SATII美国史考得不错啊,那你觉得美国历史哪一段历史最有意思呢?” 作为一个把American Pageant啃了3遍的人(虽然第一遍完全是在练英语,没怎么看懂……),还是学校光荣社团历史社的继承人,我当时却只是支支吾吾了美国立宪的经历,但并没有说出我对一个三权分立政府的内涵。后来我们好像有谈了我采访国民党抗战老兵的经历,但好像我仅仅说了历史的客观性但并没有对老兵的人权侵犯的起源并没有做很多的思考。虽然当时海超还是肯定了我的回答以及看书的经历,还给我推荐了芝大夏校的人权课,但从那对话结束之后我知道,我所了解到的实在是太!少!了!不过我似乎又发现:要回答这些问题,政治科学不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吗?

于是乎我就开始了哈。当时我也不知道怎么选的,找了耶鲁大学的一门“政治哲学入门”的公开课开始看书然后听课。我记得读的第一本书是《理想国》,里面的辩证实在是诘屈聱牙,总是把我绕晕,不过柏拉图认为的Republic的确刷新了我对民主的认知,读到了从一般历史书中读不到的雅典式民主,也知道了democracy 如何 degenerates into tyranny,知道了权力牵制的必要。从这本书开始,我觉得政治科学的确是一个很棒的选择,但我还在历史与政治科学之间犹豫不决。

后来呢,当时宣文昊学长录哥大后智梦开了个分享会。在这个会上呢,我记得宣大神分享完之后,有一个帅哥胡徐旻胡老师给我们分析了上一届的申请形式,比如说“啊我们发现今年SAT好像并没有那么重要,托福的重要性倒是有所提升,哪怕高1分都是有很大优势的blablabla”等等很多拿数据来说话的东西。我妈比较惊讶,说这和一些有经验的申请老江湖家长总结出来的是一样一样的,然后就问蒋老师这结论是怎么得出的。蒋老师说胡老师分析了智梦所有学生的申请资料然后得出结论的。然后我一惊:这帅哥有点厉害。更让我一惊的是,这帅哥3年半就全奖读完了伯克利的本科,还是政治科学和工商管理双学位的!

大概3月中下旬左右的样子,那时海超又飞去米国攻读最后一个学期了, 自此之后就是胡老师领着我了。我记得第一次和胡老师谈话之前,我们班一个钢琴弹得很牛X(浙江省内无敌手)的工程哥在和胡老师谈,当时呢蒋老师就跟我和我妈扯胡老师的特点比如说稍微偏向家长一点、诉诸理性、非常沉稳、可能建设性的严肃意见比较多blablabla(容易吓到小朋友?)反正钢琴工程哥好像谈过不大爽的样子,貌似是胡老师给的严肃性意见的缘故。然后就是我了。我想,哈哈反正从小到大我经常被骂,肯定没事的,这次一定要发挥好,不要跟上次和海超谈一样。然后我当时就特别激动,说当时快两个月月没碰SAT再碰CR740啊好激动啊有木有,在历史社学米国史,从学生变成讲师好爽好爽有木有,历史好有趣有木有blablabla

我:“都说历史是通向世界的大门……”

胡(with a smile: “那你咋有没有在这扇大门中发现啥呢?”

然后我就开始扯上述经历,谈如何对政治科学感兴趣,还有看《理想国》的经历以及我的所思所想……

我:“所以我现在有对政治科学感兴趣了啊哈哈哈哈哈。”

胡(without the smile but composure: “Ok,先不说你说的对还是错哦,%@#h88!5ah2*(具体记不清了反正感觉大致意思就是“hey, Chinese little man, do you really know what political science is?”)然后胡老师还问我:“政治科学有五大分支,你能告诉我这些分支是什么吗?”

我竟然答不上来……

我:“啊,我也不是特别了解,最近对政治哲学兴趣比较浓厚,所以在考虑要不要主修政治科学。”

胡(seriously):“Ok,那你能给我一个政治哲学的定义吗,在我接触过的中国高中生里,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人能完全答对的。

我一惊,然后tentatively扯了扯,估计也没打对哈。

胡老师:“ok…”

然后胡老师开始扔建设性意见了:“哇,你这老兵活动怎么就不做下去了,你看这活动还是有很大潜力的,你们当时我记得是怎么做了一下就算完了,这要是让远在美国的教授听到肯定是 我靠,暴殄天物啊……你应该怎么采访,收集什么信息,最好弄一个paper出来(虽然最终我也没弄出来23333)”我靠,你这个pioneer网课纯属是坑钱的吧,我来给你比较一下其他类似的活动……我甚至怀疑他们是不是……”“你看的这本XXX有点片面,因为此书作者本人并没有怎么怎么样却扯了很多内容……“ 不要总是看英文书,中文书也要看的嘛,吸收得快而且锻炼思维,“你平常不用微信(现在用了哈)我还是比较吃惊的,微信里面还是有很多好东西的,你看这个公众号叫‘罗辑思维(强烈推荐这个节目啊,扩展眼界的好方法!),一个姓罗的胖子(其实是他的团队)把看书的经历分享给大家的节目,优酷网上也有他们的视频,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有些时候可以借助外力吸收信息,比如说你看这一集就讲大宪章blablabla,从这一集中你可以知道大宪章的是怎么样被签署的以及大宪章在历史中的意义等等,你可以挑一些你喜欢的看,就算自己没时间看那么多书你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很多东西,把思维锻炼上去……”

一开始我还以为我会被胡老师给吓住,不过在对话完之后,我感叹:“从来没有人把我分析的如此透彻,我从来没见过逻辑思维如此强悍之人,这小哥怎么这么猛!”

后来回家稍微搜了搜,看了一下政治科学的分支:美国政治、比较政治、国际关系、政治哲学还有公共政策(有些学校可能是政治方法论)。这些分支给我的的印象就是:政治科学是一个贯穿古今且与当代问题密切相关的专业。高富帅(骆展韬)学长也对我们这届说过:“政治科学对历史的要求非常高。”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历史给我们一个渠道去认识一个国家或社会大发展轨迹,这些知识,in turn, 会给我们一个当代社会问题背景的有一个基本的认知。比如《君主论》大段地用意大利历史作为论据来说明其观点,对这段历史的不了解也限制了个人对这本书的理解。对法国大革命有个基本了解的话也就可以理解为啥法国人都那么激进,并对现在他们的福利国家的形成有一定的理解。这些和政治的东西都是建立在历史之上的,所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有了一个想法:历史可以帮我建立一个基本的思考框架,而这思考框架则是我去了解、去分析当代问题的武器。但是呢,我并不知道我是不是真正喜欢这个学科,因为我还并没有正式接触过。所以我想要不夏校上人权课的时候再看看,先把这学期的琐事干掉再说?

高二下学期还是比较愉快的,尽管5CIE4AP(两门历史一门人文地理一门微积分)(我当时怎么这么作死)Pioneer 网课(stupid)、SAT还有历史社书友会等等杂七杂八的活动等等,我当时还是有时间在学校的招待所晚睡晚起享用美食还能在房间里天天洗热水澡哦吼吼吼。当时很多人都问我“你怎么这么拼”“你的schedule太变态了”我却从来并没有这么觉得,可能是因为还是因为想到了一些更加刻苦的人,比如说胡老师:我记得有一天有同学到我招待所房间借我电脑上人人却忘了关了,然后我在他可能认识的人里发现海超,又从海超的联系人里面发现了胡老师,点进去再点到一篇他写的文章(something like 回忆录)看发现这帅哥高中时候比我不知道厉害多少倍,经历过的艰辛是我难以想象的(此处略去100000字),想到他做过的数不清的不明觉厉的工作,又想到好几个周末与他谈话时他严密的分析与诡异的笑声啊黑哈哈哈哈(请家长们同学们自动脑补)之后,我躺在床上,心里想着:我这些schedule算个甚啊,keep up!”(这就是传说中榜样的力量吗)

     后来这些事都差不多搞定之后就快要去夏校了,胡老师最后给我推荐了些关于日本的读物,准备夏校日本史的学习,还提供了一些课堂提问攻略以防止因为我是中国学生对人权话题不是特别敏感而吃亏,还和家里共同规划了暑假去campus tour 的学校。然后我就愉快的上路啦~

 

夏校时:

高一的时候有人还在宣传什么“夏校无用论”等等神奇观点,可是直到我读了芝大的夏校才发现这些观点实在naïve。且不说夏校的用处比如说证明学术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等,在夏校我们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人。平常学习我们只是一个人读书,这样子学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不断的探讨中,特别是在与各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背景的人的探讨中,我们的思维我们的观点会变得更加开阔,更加成熟,也可以像胡老师说的那样把思维练上去,即使只有一点点。他们的小班化的课堂提供了一个思想大碰撞的平台,这比我以前一个人无头苍蝇乱转要好得多,也加深了我对文理学院的向往。除了经常被日本史教授讲的故事逗笑之外,人权课上教授也十分照顾我,教授可能知道知道我从中国来对人权话题缺乏一定的了解,所以每次我举手发表看法或提问时她都没把我落下。在人权课上我们了解了一些人权的文件和国际法,并探讨了很多的话题比如美国移民的现状,移民甚至是持有绿卡的人会遇到的麻烦处境、某些特定地区的难民问题还有各种酷刑的起源、参与人的心理活动、各种酷刑事件以及关塔那摩监狱的酷刑和美国政府结构的关系、采访人权被侵害者的一些道德问题和一些human rights campaigns。上这门课的时候教授本人或者阅读材料经常会拿美国史中的一些事件来分析,于是我就非常庆幸还好自己当年学美国史学得还算比较认真的,否则的话这个课可能就上不下去啦。更重要的一点是,human rights课让我意识到当代的问题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很久以前我以为自己不会对政治感兴趣的,但这些年来我发现自己还是非常非常喜欢去学习去了解,be informed of political theories and contemporary issues。我想有朝一日也许我可以发现一个我能解决的问题并奉献一生, either in a direct or indirect way.

以前我非常向往芝大,非常喜欢这样求知、讨论及的氛围,非常喜欢“let knowledge grow from more to more”的立校原则。在夏校中我也非常兴奋能读到听到一些平常接触不到的东西,但是有些时候我也会有点小失落:“从未停歇的冷风、时不时的枪击警告、一般的social life、呵呵的伙食还有我一个总喜欢把百叶窗拉下来把寝室弄暗不怎么说话的奇怪室友……”我想,思想大碰撞固然好,但我毕竟还是挺俗的,四年都这样我岂不是要闷死?我又回想起宣文昊学长放弃哥大芝大选择五校联盟的Pomona的故事,回忆起他对5c的描述说人们多么friendly,天气多么好,校园多么像度假村之类的。 “Maybe a better life is somewhere else.”I reckoned.

 

夏校结束啦

各种paper的成绩都是A A-,看起来还不错。后来呢我走访了很多学校,非常感谢老爸大人英语不通过却不辞辛苦来当司机把我从马塞诸塞州一直送到华盛顿(虽然路上有总有小冲突哈)。我呢路途上翻翻《君主论》《政府论》等诘屈聱牙的著作,或者睡睡觉啥的,运气好路过些名胜古迹像Jamestown啥的就进去拍个照。我在很多information sessions 中没做啥笔记,campus tour也就看看画风,不过对一些学校有了大致的了解,确认自己的确喜欢文理学院的氛围。旅途到马里兰的时候还走亲访友了一下,并和亲戚亲切地交谈。

某亲戚对我要去学政治科学似乎有点惊讶:“你要去学政治?你不是一直对历史很感兴趣吗?”虽然我跟她解释我从历史中看出了政治,认为政治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起主导性作用,她话锋一撇,讲起一些大大咧咧的政客blablabla……虽然我也知道政治科学是用来让我当一个好公民用的,不是用来从政的,但从她话语的暗示中我似乎总觉得她在这么说:“你不是内向的吗?你学政治(看来她认为政治只应该属于外向的人(这当然实在扯淡))?”

不过我一惊,我已经好久没想起这一点了:“我一直是一个内向的人。”

在回国的飞机上,我开始写起了智梦交给我的问卷。不得不说里面的问题真的很多,我好像用了10000多个单词外加一篇8000多个汉字的《剑高历史社社团报告》(其实是拿这篇我最引以为豪的一篇文章用来回答一个问题)才搞定所有的问题。回来之后调了调时差马上就去见胡老师了。一到智梦办公室寒暄了几句之后胡老师马上就引出我的写作顾问Sophie,然后我们就开始扯,扯历史社啊、对国民党老兵的采访啊、在夏校上什么课啊、写过啥文章啊问卷写得很多啊等等。后来胡老师不知怎么地突然蹦出了一句“You mentioned several times in the questionnaire that you’re an introvert…”然后我心里就纳闷了:“Really? Presumably. Several times? I don’t know….”后来我好像有推卸责任,说这不能怪我。很小的时候幼儿园老师太恐怖了,老爸老妈太凶了把我吓着了blablabla引得他们一阵大笑。Sophie表示也说自己也很shy,这也没啥。胡老师表示赞同,并且说了些%@#h88!5ah2*之后又蹦出一句“I don’t feel that you are an introvert!”

话说听到胡老师这句话我还是听震撼的,也挺感动的哈。回去的公交车上我就开始回忆了,我到是个内向的人还是个外向的人。我父母从小到大认为我是前者,的确,这段日子持续了很长时间,不过后来却发生了变化:有个同是历史社和书友会的同学说经常看到我一个人在走廊上走来走去或者看看外面,后来却好像就变了一个人似的。某个逐渐开导我的学长在高一的时候问我是不是比较内向,后我高二后他听了我某节历史讲座后说我当时讲得好激动啊,都快跳到天花板上去了……听到这些话语的时候我并没怎么在意,后来和胡老师和Sophie谈了之后这些画面都浮现在我眼前。我淡忘了很多这些细节,可能是因为我越来越不sentimental的缘故吧。

第一次面谈之后,Sophie马上就给我发了些邮件,里面有她在哥大上过的日本史材料和一些关于introverts的分析文章,有一篇叫what kind of introverts are you我一点开来一大批伟人的照片出现在我面前:林肯、埃莉诺·罗斯福、甘地、乔布斯、盖茨、小扎……我当时吃了一惊,除了因为读过林肯的传记知道他的确是个内向的人,但我并没有想到他们都是内向的人。我往下读,发现introversion extroversion这个分类实在太宽泛了,这是根据思考分的呢,社交分的呢还不害羞分的呢还是话唠不话唠分的呢?事实上统计表明世界上一半的人都可以被归类为introvertsSophie的邮件里面还有一个Ted 演讲,叫the power of introverts,大概讲ideas of introverts can change the world yet are often neglected之类的。这是非常赞的一个Ted 演讲,属于那种讲完后全场起立鼓掌并且掌声迟迟不停的那种。看来我以前太天真了,也许Sophie说的没错,内向也没啥要紧的。

根据我在智梦的问卷里面的内容,Sophie挑了些她感兴趣的让我写了三篇文章。其中一篇是介绍《道德经》的。小时候老爸逼着我读经,我曾经背出过全部四书、《道德经》以及一些古文,但因为个人喜好和无法言喻的因素我只对《道德经》产生了兴趣。我是陪着《道德经》长大的,老子说的话很多已经成为了我灵魂的一部分,我那篇文章说《道德经》这东西小可修身大可治国,扯了一大堆,而关于修身的那一部分在主文书里用到了,该文后面会提到。

后来胡老师还在我妈面前表扬我说我当时和他还有Sophie对话的时候表达出来的英语水平和逻辑能力还有写作水平高于他见过的大部分高中生。我暗暗自喜哈哈小有长进,然后老妈就说“他说话没啥逻辑,天马行空。”呃……后来胡老师根据我的未来专业及兴趣推荐了几所学校,其中一所是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我校过了这么久终于出现了哈),当时我就眼睛一亮,但老妈又泼了个冷水:“CMC和哲远气场是不是不大符合啊……”(同学们家长说的话都不要全信,他们很喜欢用旧眼光看人。)

后来给CMCschool research,撇开宣大神的广告、加州的阳光、5c海量的资源和选课机会、某申请老江湖家长说的“5c加一起超越斯坦福本科(hyperbole? Not sure)”CMC全美最happy的学校、著名的政治与商业职业培训学校、超赞7食堂等等,我点开government department(在CMC 政治科学好像叫做政府学),里面有一个视频,其中有个教授说了句话非常牛X,大致意思是说“I think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 at CMC is unrivalled at any other liberal arts colleges in the U.S.” UNRIVALLED!我靠,口气这么大,is CMC just showing off?但后来我一看CMC课程项目与各种相关中心与项目,发现这好像的确是真的:Government, international relation, PPE, EEP……还有研究政治经济学宏观市场经济政策的中心、研究国际关系和中国问题并提供给相关实习的中心(全美最牛的中国问题专家裴敏欣好像是这个中心的director)、领导力培训中心、研究西方政治学经典办“The Federalist Paper”论文比赛的中心,人权中心……我还记得我第一次看到这些的时候真的是“stupefied and satisfied”. 接着呢我对CMC有个印象叫“文理学院版Georgetown”。加州好找工作,CMC 机会这么多还是target school,哎呀这学校真是太!赞!了!当然了,我妈还在那里嚷嚷说什么我内向啊,CMC的学生多么有领导力啊blablabla,而且party 那么多说我适应的了吗。不过幸运的是胡老师好像不止一次给我作辩护:“但是我看你的活动很多都是有领导力的嘛。”中国学校又没什么party的,我不适应别的学生也不适应,而且要么study hard, 要么party hard,很少有两者兼顾的。后来在CMC Wesleyan里面纠结了很久,最后还是选了CMCED学校,因为我实在无法抗拒这么棒的government department

那个时候呢,文理学院展宁波站就要开始了,我去和招生官们混混脸熟(which is of course unlikely,顺便练练面试。不过很可惜我报名面试的时候还不是很了解CMC,就没有面试。不过后来还是和CMC的招生官谈了很久说哎呀你们政治科学怎么这么赞CMC机会怎么这么多咦我听说CMC有个管XXX的中心叫啥来着……我想学政治科学,but relevant courses such as AP American Politics and Comparative Politics are not available in China. 然后AO 说:“ We don’t care! As long as the you the motivation to study political science, you can make it!”我大喜,突然想到introversion vs extroversion,我就问如果一个introvertCMC 会咋样。谁知AO好像说了句那就没办法了,“CMC is not designed for everyone.”

Let the battle begin!

我把这个回答告诉Sophie,她说这没有关系这正好说明这个招生官并不懂什么叫真正的内向及其隐藏的才能,还说我完全可以在ps中写自己怎样从一个shy boy 变成一个内外向兼具的人。Sophie还建议可以利用《道德经》里面话语,比如说什么“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取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下柔弱莫之余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等等(别看这里扯了那么多,其实只写用了两句)。虽然我认为把《道德经》当做为“弱者的辩护层次有点低,毕竟我初中就悟出《道德经》修身的这一点;我高中时期从《道德经》中悟出的是一个它的治国法则,是无为而治,是一个自由少干预政府,是因势利导的思想甚至一丝市场经济的影子比如“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但后来想了想要写一篇关于个人的文章还是得用我初中悟出来的东西,虽然这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而且我觉得层次低,但是招生官多半没读过,根据边际效益递减原则那《道德经》修身的这一部分也可以产生非常大的效果,再结合我高中一些的活动以及经过胡老师指导过后非常完美的活动表和简历完全就可以阐明“弱之胜强的道理以及the power of introverts

经过几番修改之后Sophie说这是一篇非常有竞争力的主文书,不光光是我上面提到的东西,还有一个小插曲:我提到了我如何用我自己对内外向的性格认知去帮助生活在这个阴影的同学,但是失败了的故事(由于这里涉及某位同学隐私,我就不详细描述了)。这个故事来引出一个普遍的误解与历史中那么多内向人才的鲜明对比,最后写在这样的观念下我该如何自处并继续帮助别人。这些段落被胡老师和Sophie大大地点了个赞。主文书改的次数是9稿,不算高而不算低。

接下来我要好好地给胡老师点个赞,他的活动表和简历填写训练、initialview训练(哦吼吼吼吼吼吼吼吼吼吼吼initialview的时候我和面试官手舞足蹈越聊越high越聊越high最后面试结束后面试官直接给我竖大拇指点赞,大家要好好利用initialview来说明自己的学术兴趣以及精心投入的活动,说不定可以代替校友面试甚至还可以起到让托福口语“提高23分”的成效(ETS口语乱打分,你懂的,26+大神们再见))以及一些申请策略比如说学校教师推荐信2.0版本还有向芝大教授“骗”推荐信的方法,选校时因为我CIE文学考C而使用“田忌赛马”战略,(which 制止了我EA芝大的冲动,因为根据我的情况RD芝加哥更有希望和竞争力)在想why CMC essay 时暗示去看熊培云的书和CMC liberal arts in action的开学演讲(very thought provoking)都让我的申请季少了很多障碍多了很多灵感。我感觉很多在申请季中学到的技巧是可以让人终身收益的,比如说如何填简历如何面试blablabla

交申请的那一天我妈和我把申请材料查了数十遍才交(胡老师估计又要吐槽我妈管太多了哈哈哈哈哈),话说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CMC是前10文理学院中录取率最低的学校(录了后才知道的哈),虽然10月份SAT真是日了狗了(考过那场的都懂哈)(所幸最后一次还是总分过2200 三项过700了,不枉最终状态四次模考CR800),我在递交申请的时候却还是感到一丝自信哈哈哈哈~

剩下的UC和一些RD的文书基本上就是a bunch of why essays (particularly why major)。这里很多essay都是可以大段套的。我一般先从我采访国民党老兵的经历开始,谈到这些英雄们遭受到的人权侵害,以此为引入写出更多的human rights violations;如果字数还有的话我会说我国政府的另一面比如说效率啊,过去三四十年的进步啊,以及一些结构上面的啊与西方民主的比较啊优劣啊,最后总结啊好晕啊太复杂啦所以我要学political science我要学comparative politics 我要学political philosophy等等去tackle down underlying challenges 有木有!(我在讲啥?)

后来在写芝加哥的crazy essays的时候我又想起了在芝大的那些难忘的经历,对芝大的爱被再度唤醒。芝大的三篇文书我只写了两篇,但两篇都是1000单词左右(老夫就是喜欢这种文章233333)被Sophie和胡老师分别评价为really really excellent和写得很(该字重读)好啊。有时候想其实当个书呆子其实也蛮不错的,芝大有那么多书呆子改变了世界。但我又想到芝大一些略为平淡和被书海淹没的生活,我有时候也在想那我这个俗人岂不是要被闷死,我当时就是怕被体制内的教育闷死才来到杭外剑高的(虽然体制内和芝大的Core完全不能同日而语)。虽然在CMC我可能要适应一个非常疯狂的校风,但一想到CMC的那么多的机会,那么棒的政府学部门,还有“5c超越斯坦福本科”的传言,我又开始纠结:到底是在5c做一个快快乐乐的俗人好呢,还是在芝大做一个刻苦的学狗呢。因为如此纠结,我最后在ED倒计时前几天也想开了,想想无论是rejectdefer 还是congratulation都挺不错的哈。

 

The Triumph

北京时间121511:00,我好像在化学课上自言自语了一句“还有22个小时”。同学们一听说“完了都开始倒计时了”。15小时、14小时……“William,你是不是感觉自己的命运已经被交在别人手中了?”“啊是啊是啊!”“你现在啥感觉?”“做啥事都没什么动力。”12小时10小时睡觉……3小时2小时早饭哎呦我去8:00了。这个时候同学们都开始开玩笑说“完了申请季倒计时1小时!”“倒计时半小时!”“只有20分钟了哦!”“10分钟!”“5分钟!” “9点了哦!”可惜当时我在上经济课,老妈因为习大大来访住在杭州以及交通管制的原因被堵在了路上,interestingly,这时候只有蒋老师查了结果……

25分钟后,经济课下课了,我颤抖着打开电脑,点开邮箱里的链接,“咦打不开?哦忘联网了。”然后大家就“切~”了一声。这时候邦哥出奇招,说“咦我看看海超有没有发什么东西……”

“哇!!!!!恭喜杭州外国语William CMC录取!!!!!”邦哥大喊着,引来了很多同学的围观。

我仍然在颤抖,慢慢打开那个界面,点开“update”,一个“Congratulation”,无数的彩带飘扬着向我微笑ing :)

被录的那个上午微信qq上来祝贺的人实在太多,消息回都回不过来。我笑得真是合不拢嘴。

看来命运说:“你还是去洛杉矶晒太阳吧!去找Pomona大神学长玩吧!去CMC当一个快快乐乐的俗人并把握住机会吧!”

我知道,马上我就会渐渐淡忘这一年的故事,就像我几乎快忘了当年考进杭外剑高的狂喜一样了。这一切可能都是过眼云烟,但这篇文章多多少少记录了些我在短短18年来最美好最开心最intellectually stimulating因为一些光荣与梦想而最一往无前的一年,记录了我遇到的那些可爱的可敬的慷慨帮助我的朋友们。我本来以为我会笑着写完这篇逗比文章的,写到这里我的眼睛好像有点湿润了哈哈哈哈哈哈……

 

My name is WilliamI am a CMCer!

我不后悔,也没有遗憾。

申请季尚未结束,衷心祝愿在RD奋斗的同学们厚积薄发后发制人!